4)296、和时代告别_从UP主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正在拍摄新电影《悟空》,没能到场。”

  “我们不想见孟时,只想他快点更新《西行》!请您转告他,敢拖更,我代表白晶晶一拳打爆他的头!”

  下面有人大声喊了一句。

  顿时有些伤感的气氛,好似被他一拳破开。

  杨衣笑道:“会转告他的,不过先把哔站ID报一下,我才好说某某某让我转达。”

  那次和孟时连麦直播探讨了一下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后,杨衣也在哔站开了号,分享一些自己的上课内容。

  久而久之,也是听闻过“孟人屠”一言不合就把人拉黑,黑名单里躺着“三千尸首”的传说。

  “那算了。”

  喊话的人秒怂。

  每部电影的主创分享时间并不多,主持人开口把话题拉回来,说:

  “听说这部片子孟时本来是直接长传到了哔站,后来您看过,联系到孟导,经过重新制作才送到来参展。

  主创名单上,您是文本编辑,如果我没有理解错,是您翻译制作了字幕,请原谅我用翻译这个词,这个方言我真的完全听不懂。

  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流夏》诞生的过程么?”

  杨衣着手给《流夏》操作龙标,参加影展,后续再卖到电影频道放映,主要目的自然是因为她现在身处的国家项目“语保工程”,给后续的正教授职称评定添砖加瓦。

  但话自然不能这么说。

  “当初端存把孟时拍摄的成片送给我,让我帮忙斟酌字幕的时候,我一下就被这种无法言喻的质朴所感动,我跟他说,这种纯粹的片子,如果不能上映真的太可惜了。”

  杨衣正色道:“这部纪录电影名字叫《流夏》,主角刘夏是一个留守儿童,但这部电影却并不是惯常的留守儿童视角。

  因为,他并没有人们以为的那种留守儿童的忧伤。

  父母的缺失,奶奶的关爱已足够弥补。

  小主角刘夏在乡下的日子,被镜头展现的聪明童趣和美感,他有很多小伙伴,虽然时常闹掰,但也能转眼和好。

  打弹珠,沾蜻蜓,打水漂,烤番薯,游野泳。

  孟时镜头里展现的刘夏的童年,也是他的童年,同样也是一代人的童年。

  虽然相对于城里来说,是断代的。

  没有城里孩子那些新式玩具,电子产品,电脑游戏,短视频,但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他的游戏。

  那些只属于乡下的快乐,对如今已是中年的80后来说,实在太熟悉了。

  只不过拥有这些记忆的人,早已离开乡村,留在村子里的,是越来越少的孩子和越来越多的老人。

  这部记录电影里,真正让人心疼的不是那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而是那些日渐无力的老人。

  年轻人涌入城市,古老乡村无法提供更为现代化的教育和资源,乡村的荒芜无法阻挡。

  留在乡村的老人和他们的乡音一起,共同走向寂静的消亡。

  人们要求时代发展的速度,使得时代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让这些老人们来适应和赶上。

  刘夏的奶奶用的是老式的手机,却始终不会接打电话的按钮。

  我也想起自己的父母,当手机换代成智能手机后,他们很长时间都是拒绝的态度,手指在屏幕上僵硬的划来划去,按向屏幕的某个点,不是太用力,就是按的位置不太准。

  要求老人们跟上时代,真的没那么容易。

  电影的最后,刘夏奶奶送别儿孙,走在已经回家的路上,两边是割净的稻田,对面是西下的落日。

  我能想象,摄影机关闭后,她独自回家,独自开门,独自收拾儿孙吃过饭以后的碗筷,独自老去。

  她剩下能做的事只有和时代告别……”

  她后面的话孟愈远没听进去,只是轻声说,“我也该和时代告别了。”

  江由壮着胆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一代人终将老去,总有人正年轻,老孟这片子里你认识的人没剩几个了吧,也该去看看了,而且你才五十出头,不算老。”

  孟愈远不语。

  请收藏:https://m.bqg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