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 天使来了 上_迷航一六四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21天使来了(上)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啊。就在百姓们哀叹着谷贱伤农,正在计划着或者已经踏上前往澳洲的大帆船,憧憬着遍地是黄金的生活的时候,大明朝的父母官们也在哀叹着。

  远的不说,就说这上海县的罗县令。大冷的天,天空中飘着细碎的雪花,罗县令背着手,仰头四十五度望着天,满脸的凄苦与无奈,时不时的还叹息上一声。感叹着这大明朝的官儿是越来越难当了。

  中枢的博弈与变动,罗县令这种七品芝麻官,是既没有表态的权力,更没有参与的可能。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邸报,细细研读,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或者不利的新政策。

  别的不说,身为七品知县,罗县令最为关心的就是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好不容易才尘埃落定的官员薪水。涨薪水是好事儿,问题是涨了薪水他罗县令反倒不如以前赚的多了!

  按照正理来讲,罗知县每月俸禄是七点五石禄米。这是当初洪武皇帝定下的规矩,到了后来,因地而异,有的发一部分银子,发一部分粮食。粮食里有米也有面。这上海县地处江南,除了少量的银两,领到的自然都是白米。

  但这朝廷是出了名的算计。不但算计老百姓,还算计他们这些官员。米价高的时候,朝廷下发的俸禄绝对是银子多粮食少,反过来米价低的时候,领到手的全是不值钱的糙米,半点银子也没有。

  罗县令曾经算了一笔账,去年一年领到手的俸禄,折算下来总计是一百一十两出头。而罗县令养了四个师爷,两个长随,这加在一起的支出就是小五百两。再加上一个老婆两个小妾,仨丫鬟俩婆子,以及一个闺女一个儿子,这么%%也得五百两。这还不算完,上官节寿的贺礼,路过官员的程仪……恩,总得来说,罗县令每年的缺口在上千两。

  若是换了世家大户出身也就罢了,出了一个官儿,为了仕途着想,为了家族着想,一应花销都是家里给出。可偏偏罗县令寒窗苦读二十年,家里不过二十亩的薄田,家底实在瞧着可怜。后来科举中第,鲤鱼跃龙门,成了一县父母。

  家中那点薄田,几经投献之后陡然变成了几百亩。可没过多久,河南老家闹了闯贼,老婆一看不好,赶忙卷了细软,地也不要了,径直投奔了罗县令。地产的收入没了,于是乎全家的开销都压在了罗县令身上。

  田产没了,每年的资金缺口都那么大,怎么办?唯有将主意打在这火耗上。

  凭良心讲,罗县令这人多少还有点良知。每一次收赋税,罗县令都嘱咐师爷精打细算,算好了要收多少的火耗才能收支平衡。老百姓也不容易,自个只要饿不死就行,也不求发财。便是如此,每年收取的火耗,也达到了正税的两成。

  

  请收藏:https://m.bqg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