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0章 倒汪廷会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午朝,气氛很凝重。

  似乎将要有大事发生。

  在成化年间,皇帝举行午朝,这本身就极不平常。

  不过这并非大朝,乃是只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的临时性朝会。

  事情源于内阁刘次辅的提议“讨论有功将士的封赏问题。”

  兵部早已将各人封赏呈送了上来,战功的核对也已完毕,是时候有个定数了。

  于是成化皇帝才召开了这个规模不算大的午朝,与会的都是各部的当家人和副手。

  各人按班排好之好,皇帝莅临。

  行礼之后,大理寺卿出班道:“臣宋旻有本奏。”

  “爱卿请说。”成化皇帝心情一如既往地好。

  “有功将士回京已旬日,封赏之事宜早日宣布,以振奋人心,扬我大明国威。”

  宋旻这话一出,各人附合。此次午朝本就专为此事而开,大理寺卿的话不过是个过场而已。

  “善!是该重奖有功之巨了,扬我国威,开百年太平,为我大明盛世奠定不拔之基,壮哉!”

  皇帝金口一开,算是为这次的功绩定了一个高调,朝堂上下便起了一阵躁动。

  也难怪,大家多多少少都得到了消息,此次将会有三到四位勋爵位诞生,乃是除了建国和靖难之后最大的一次封赏。

  大明封爵采用的是宗室封爵与功臣封爵两套不同的体制。

  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

  后来废除了“子”“男”这两个等级,只留四等。

  与前朝不同的是,“王”这个爵位只封给宗室。

  宗室封爵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八个等级的爵位,有封地,且需要受封者亲守封地。

  宗室封爵还享有俸禄,比如亲王每年一万石(最开始时五万石)等。

  而对于外戚和功臣封爵,明确规定有“非有社稷军功者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且只有爵位和俸禄,不再有封地。

  当然,相应地皇帝会赐予“丹书铁券”以示荣恩,并且“丹书铁券”享有免罪特权。

  外戚和功臣最高等级为“公”。当然,也有皇帝示以殊恩,在其死后追赐“王”爵,比如徐达便是“中山靖王”。

  因而外姓封爵便只有公侯伯三等。

  正一品为国公、郡公。俸禄为两千五百石到五千石不等。

  从一品为郡侯。俸禄为一千石到一千五百石不等。

  正、从二品为郡伯,俸禄为五百到一千石。

  另外,爵位也分为终身制和沿袭制两种,也是以军功大小而定。

  这一次的大功,不用说也是沿袭制的了,这点毫无疑问。

  而且这次还将开文官封爵的先例。

  封爵并非武官的绝对先例,文官也可以立军功的,这对于天下文人来说也无异于一针兴奋剂。

  此次得胜兵马回归,已然掀起一股从军热,一扫从前那些“好男不当兵”“悔教夫婿觅封侯”的颓废论调,提起这支部队,人人

  请收藏:https://m.bqg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