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五章 两道相左_走进修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一起的?”

  “以文观人,以文观人。若文可远人,则又如何观人之心?”宙弘光不厌其烦的讲解道。

  王崎摇了摇头:“宙宏先生,我族有一句诗,唤作……以毓族语言很难表述。容我思量片刻,大约是‘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我观来,文章也只是一种文字的排列组合,只不过是作者因情而发,故而寻得了一个组合——也就是诗句。”

  宙弘光沉思片刻,问道:“那个诗句?可有全文?”

  王崎一愣:“诶?”

  “若无全文,断章取义,尔之解读,便不一定是其原主所书。”宙弘光道:“若纯看这一个句子,便亦可解读为‘为诗者,不可过多雕饰’。”

  有那么一瞬间,王崎感到了一丝尴尬。

  但凡是标着“必背”的古诗词,王崎都很熟悉。但是,陆放翁的《文章》压根就没有进过课本,他能记得的只一句。

  而且还真的不是愿意,而是宙弘光所称的那个意思。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实际上,陆游的意思,就是“不要过多雕饰”。

  宙弘光能够瞬间明白这一点,并即从一句话,反推出另一个文化圈内另一个诗人的意思,也绝非等闲。

  但是,这也是因为一点。

  毓族文道,与中国古代文论,确实很像。

  毓族文论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当然都更甚。但是,惟独核心,两者一样。

  按照王崎本人并不知晓的分类法,它们都应当归属于“主体论”——作者是文学的主体,而文章则是作者人生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以文天祥的诗句为例。若是历史改变,文天祥并没有书写出《正气歌》《过零丁洋》,而许多年的未来里,又有超级计算机依靠检索与穷举的方式,得到了与之完全相同的文章组合,那么,《正气歌》便还是《正气歌》吗?

  是文天祥的无愧人生成就了《正气歌》,还是《正气歌》成就了文天祥的文名?

  这边是“主体论”了——格外注重文学的主体“作者”。

  作品乃是作者的作品。任何作品都有其“气”。这“文气”,便是作品的气势和情韵,以及作者的性情和才学,这一切一切的总体,永远包含着作者强烈的个人特质。

  在被指出失误的瞬间,王崎便说道:“虽然我之所言,非是作者真意,但是,您是否可以说,我之所言

  请收藏:https://m.bqg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