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59 左国柱被重用】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寥可数,门面卖出去的酥饼也不比以前多出多少,但每天回笼的铜钱多出来不少。

  细心的沈鸿昌多方打听,才知道有相当多的顾客购买酥饼,并不是留作自己食用,而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而收礼的人也不见得会自己吃,往往过段日子找个机会转送出去。

  可问题是,酥饼存放时间长了就会发霉变质,没法再送人了。

  再者,拎着偌大的饼盒到别人家里,既不方便又惹眼。

  于是,好多人买了这种白条放家里,什么时候想吃了就自己跑到万福记兑换现成的,若是想送人还可以继续留存着。

  沈鸿昌暗自琢磨起来,做一盒酥饼要花时间、人力和本钱,卖出去只能收到20文钱,这种白条几乎什么投入都没有,就可以凭空坐地收钱,而且不用担心马上就要兑现,岂不是无本万利。

  不久,万福记开始印制盖有沈鸿昌私章的饼券,在门面叫卖起来。

  卖饼券的好处确实很诱人,酥饼还没有出炉,就可以提前收账,沈鸿昌不用再像以前为讨要赊账而苦恼了。

  卖饼券的铜钱可以用来做其他卖卖,而且还不用付利钱。

  顾客手中的饼券总会有部分遗失或毁损,这些没法兑换的酥饼就被白赚了。

  苏州城内的布庄、肉铺、米店掌柜看着都眼红了,一窝蜂地跟着模仿,卖起了布券、肉券、米券、饼券上面没有标明面值,购买时按照当时的价格付钱,提货时不用退补差价。

  酥饼是用粮食做的,价格跟着粮价变化,丰年和荒年的粮价起伏很大,正常年景的一盒酥饼卖20文钱,而在丰年只能卖15文钱,但在荒年可以卖到50文钱。

  一些精明的百姓将饼券攒在家里,等酥饼涨价时再卖给人家,性子急的人不屑于这种守株待兔的做法,他们通过赌来年的收成,做起了买空卖空的生意来。

  倘若来年是丰年,现在的饼券就跌价;倘若来年是荒年,现在的饼券就涨价。

  不仅仅是饼券,市面上其他的券也被人做起投机交易来。

  当铺和票号见有利可图,不仅仗着自己本钱雄厚来分一杯羹,轻而易举地操纵起价格,而且还接受百姓各类券的抵押,放起了利子钱。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或许将会形成为一定规模的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

  可是历史不容许假设,嘉靖年间也是倭寇危害江浙甚重的时代。

  嘉靖三十三、三十四年,倭寇接连3次奔袭苏州府。一时间,苏州城内物价飞涨,人心惶惶,商家趁机囤积居奇,市面上的券被百姓疯狂抢购。

  没等倭寇攻城,自己就先乱了,苏州知府任环痛下决心铁腕治市,强制平抑物价和开仓放粮。

  市场供应逐渐平稳下来,券的价格于是一落千丈。

  券不值钱了,债户倘若归还利子钱,将券赎回就大不划算了,便纷纷赖起了账。

  当铺和票号里押着的券天天在蚀本,伙计们焦急地上门催讨利子钱。

  可债户说,利子钱先前都用来抢购东西了,现在物价便宜了,我们手头却没钱了,要不那些券就留给你们吧。

  当铺和票号不敢再留这个烫手的山芋,赶紧找发行券的店家,要他们按照原价赎回。

  掌柜们当然不答应,当铺和票号狠了狠心,贱价卖给了百姓。

  请收藏:https://m.bqg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