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47 黑暗的时代】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作战自然是好手,于是8世纪开元天宝年,唐军战斗力得到了恢复。

  明代,文武并重才是人追求的方向,觉得格物致知有问题,想探寻哲学的真谛。

  你有功名吗,高中了吗?没有功名就读书考试,功名都没有还说什么建功立业?

  就这样,无数本有着远大理想的年轻人,终于被家长保守的说教给压下去了。

  所以汉唐一系列气吞万里如虎的大胆操作,再对比明代总体“沉闷、黑暗”的刻板印象,所谓的“没有汉唐的文治武功”,便可以理解了。

  而明代出类拔萃的那些顶尖人物,看看他们是什么时候中进士的,杨廷和,20岁;王阳明,27岁;严嵩,25岁;徐阶,20岁;最负威名的张居正,22岁,之前还被省考官刻意打压过一届以磨其心性,不然很可能就是19岁了。

  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别人半辈子甚至一辈子都没做到的事,事业的起步年龄已经非常趋近于当年的士族,士族阶层一般10多岁就可以做官。

  家长在这份可怕的成就面前,不敢也不可能会笑话他们的志气,没有考半辈子试的沉重现实负担,他们的心态,视野才能放得更远,建功立业才更有可能。

  “英雄出少年,出名要趁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他们的成就,真的是普通人能及的吗?

  这种天才终究是少,他们的存在,掩盖不了寒门出贵子的概率比士族豪族要低的事实。

  越完整健全的制度,总体架构也会越趋于稳定,越稳定,就意味着在这个制度内,想要火箭式升迁也越难,也越看重你是不是真的有超强的本事,而不是你身后的家世背景。

  在科举制度下,为了不犯错误而被政治对手踩你上台,你行事也会逐渐向求稳的方向靠,越走到高位,保持初进官场的热血方刚也越来越难得。

  要出事了,也没有什么世家大族能强行保你。

  在先秦时代,礼制尚未彻底崩溃前,生来是什么身份就是什么身份,贵族是贵族,平民是平民,基本没有流动的可能性,完全看血统。

  两汉时,秦朝把六国贵族上层全部清洗了一遍,自己又迅速崩溃之后,等于上层一下子造成了大量的权力真空,社会秩序大洗牌,平民才有了出将入相的可能性。

  但察举制这东西,靠的是各地推荐人才----推荐,这里面就大有猫腻了。

  随着承平日久,地方大族开始崛起,他们自然会利用手里的资源去为自己博取更大的利益。

  拉拢地方官员,推荐自家子弟,排斥平民。

  日后等自家子弟做了地方官,又会被地方大族拉拢,或者干脆推荐自家后生。

  往复循环,国家官制就又滑落到了一小群人的手里,这批人就是所谓的“士族”。

  另外,皇帝也不是傻子

  请收藏:https://m.bqg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