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71 几方面微妙的势力】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朝历代第一。

  而晋商也在清朝过得犹为滋润。

  明代平民出身进士约占总数50%,清代则减至百分之三十几。

  而父祖三代有生员以上功名者,则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百分之六十。

  可见平民向上流动机会渐减。

  清代,尤其清代后期,大行捐纳制度,富与贵密结合,影响力量趋强;遂使平民向上流动机会大减。

  可见闽浙士绅在清朝影响力下降,乾隆皇帝宁愿给广东士绅面子,改四口通商为一口通商,这与打击豪强什么的没有半点关系。

  由于闽浙是清军南下中所经过的最富庶地区,而开国时清军基本上是没有军饷的,军纪极劣,在闽浙地区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大屠杀,康熙朝为了对抗明郑,又实施了迁界禁海,造成巨大的破坏。

  这些活动,造成了民间对于清廷的仇恨。

  所以后来,清廷对闽浙地区的士绅并不信任也是情理之中。

  广东士绅取得清廷信任,是否就证明广东人在明末不如闽浙士绅有骨气,抵抗少呢。

  不然,广东民风彪悍,在明末表现得尤其有骨气,李定国与清廷便多次拉锯于广东。

  于是在明末清初遭到的破坏,更加惊人,如尚可喜屠广州,据说一次就屠杀了八十万人。

  但是因此,广东士绅在明末清初几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新产生的士绅阶层,许多都是尚氏集团的残余,是由尚可喜集团及清廷扶持起来的。

  这无疑也是广州十三行能够得到清廷信任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限制商民出海,是损害了中等商民的利益。

  而广东十三行的存在,证明在清代,官商勾结的巨商已经不满足于和中等商民争利。

  他们更是将手伸向了陆上与外国商船的贸易,通过寻求代理官营形成垄断,使得无力出海的小商民之生计,也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这个情况在乾隆改四口通商为一口通商之后更加明显。

  广州贸易的繁荣,是以牺牲沿海各港口的贸易作为代价取得的。

  中国各地的产品不能就近运往便捷的港口,而必须远途跋涉运来广州,增加了商品的运输费用。

  从全局看,显然有损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明代汪直、徐海等人是有追求的海商,而指清代蔡牵、张保仔等人为穷凶极恶的海盗,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为什么清代海盗中出身底层者多,因为乾隆改四口通商为一口通商之后,底层商民无力从各地转运货物到广州港与外国人贸易,无以为生,不得不出海为盗。

  乾隆的一口通商政策,只是把欧美来华商船限制在粤海关,其他东南亚国家商船限制在其他三海关,三海关从来没裁撤过,似乎认为有东南亚等地商船在三海关贸易,底层商民的生计不会受到影响。

  然而到了清朝,全世界都进入了

  请收藏:https://m.bqg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