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2 不容易搞】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此类事件后面又发生了几次,完全崩坏了制度运行规则,不会再有合适的人才冒出头了。

  毛文龙之死,这种性质的事件,在崇祯时期比比皆是。

  崇祯一朝,不会用人,也不懂治国。

  有时候韦宝真心觉得,

  看了明末才知道近代史都没那么坑了。

  其实之前有过之无不及的事多了,看了靖康,韦宝也可能会觉得明末也没有那么坑。

  而如果看了五代,韦宝甚至可能就会觉得大宋也没那么坑了。

  石敬瑭当了七年的儿皇帝是众所周知的事,但后晋最窝囊的事显然远非丢掉幽云十六州而已。

  石敬瑭死后,侄子石重贵继位,决定对契丹致书自称孙儿,不再称臣,结果“契丹卢龙节度使赵延寿欲代晋帝中国,屡说契丹击晋,契丹主颇然之”,然后契丹就来打了。

  944年、945年,后晋与契丹两次交战,契丹均未得手。

  946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李守贞和张彦泽等人率军向契丹投降,后晋丧失主力。

  947年正月,契丹军直逼开封,“百官遥辞晋主于城北,乃易素服纱帽,迎契丹主,伏路侧请罪”。

  石重贵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灭亡。

  也就是说,此时契丹其实已经把汴梁和中原打了下来,比靖康之变早了180年。耶律德光进入开封时曾说:“我亦人也,汝曹勿惧!会当使汝曹苏息。”

  可见本来已经打算要做中原之主了。

  只是契丹自己的统治术不过关,在中原“纵胡骑四出,以牧马为名,分番剽掠,谓之“打草谷””,结果激起大规模的起义。

  辽主曰:“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这才逐渐撤回北方。

  很多人都说,赵匡胤这么雄才大略之人,怎么会想出守内虚外、重文轻武这样自废武德的馊主意。

  这就不难解释了,因为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威胁的不止是皇权了,而是中原王朝本身的生存,如果不是契丹自身有些问题,中国说不定就跑步进入辽朝了。

  特别是如果把唐、五代、宋看作一个整体,就可以发现,之后历代王朝各种颇为人诟病的缺点,往往其实出于吸取前朝历史教训的初衷。

  比如宋朝禁军坑,这事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更不可能不知道。

  卫所制的设立,其构想就给人一种是不是想复兴李世民的无敌铁骑的印象,结果用过了才知道,支撑军户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存在了,军户纷纷逃亡,最后还是要回到募兵。

  石重贵停止对契丹称臣时,李崧劝曰:“屈身以为社稷,何耻之有!陛下如此,他日必躬擐甲胄,与契丹战,于时悔无益矣。”

  这句话既然上了《资治通鉴》,宋主肯定是听进去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嘛,结果宋朝倒是够能忍,忍大金一直忍到蒙古人

  请收藏:https://m.bqg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